高頻波技術
TST-VSR振動消除應力設備技術原理
本公司所開發出振動消除應力TST-VSR設備機構之振動消除應力的振動技術原理係由利用激振器輸入一低頻振動,激發工件本身內部特殊的高頻段自然頻率,進而消除自身的殘留應力,此技術為本公司的高頻波(為本技術的精髓,已取得美國專利),此種振動技術是最符合也是最有效地施入合宜的振動能量刺激扭曲的晶格變成完美晶格的技術。可對每一種金屬材料、尺寸大小、形狀、重量自動找出其特殊的頻率並自動執行振動消除應力。
高頻波-諧波高頻
透過低頻振動在100HZ內掃描,所得訊號通過電腦轉換,找出工件的高頻段自然頻率,再依此特定的能量進行振動,產生出波動(交變剪應力)來推動差排移動。發生塑性屈服,從而降低峰值殘餘應力,同時使殘餘應力分佈均勻化。此技術專屬台灣應力有限公司所有。
有效的振動消除殘留應力方式
良好的振動波才能激發出有效的能量
(避免造成工件產生疲勞破壞)
🔆利用外加振波激發內部最大的波動,產生推動差排的最大剪應力,達到應力消除的效果。
🔆每種材料、形狀、重量皆有其特殊的波動模式。
✔巨觀振動最大、微觀振動最小
✔ 造成材料的疲勞(破壞)
✔撞擊造成局部受力太大會受傷
🔥須避開亞共振(2/3共振點)與共振點區間之最大巨觀振動
🔥振動側向晃動力不可過大,避開雙頭振盪器
🔥振盪力須依照工件重量選擇適當振盪器或可調整激振力型式
振動頻率模式的差異
振動應力消除過程中,頻譜數據波型A-F曲線會產生:曲線的峰值振後的比振前的升高、峰值點振後的比振前的左移及曲線的帶寬振後的比振前的變窄等現象,所以 振動過程中須隨時同步更新施工的振動頻率。
亞共振與共振點波型
亞共振與共振點諧波波型
TST高頻波振動波型
TST高頻波振動諧波波型
消除殘留應力機構的原子觀點
以能量的觀點而言,在擁有殘留應力的物體中,在高殘留應力的區域下圖所示,其殘留應力在振動之前為M,而H是使A原子能移動到虛線位置的最低需求,當振動提供的應力加上殘留應力能夠超越H時,A原子可以跨越原子間的障礙而降到低點L,如此便能夠釋放殘留應力,而釋放的殘留應力為M-L,原子排列的型態(b),因為A原子已經處於最低能量的位置,除非提供H-L的應力否則無法使A原子繼續移動,而當應力已經釋放,振動的力量卻又遠小於此,所以A排的原子將無法繼續移動,形成一個主要差排分解形成兩個部分差排。相對於(a),(b)圖的疊差增加了。
殘留應力+振動應力>降服應力
於是便能夠消除更多的殘留應力。
差排移動分解的示意圖
殘留應力釋放之能量關係圖
殘留應力釋放之能量關係圖
🍁振幅越大時,才能產生較大的剪應力,剪應力在越大情況下,原子(高應變能態)才能降回原子平衡狀態(低應變能態),殘留應力消除效果越佳
🍁頻率越高時,波長越短,最大振幅的點數量越多,推動原子(高應變能態)的機率增大,殘留應力消除效果越佳
將扭曲的晶格即為內部存在著"晶格應變能",內部晶格應變能越大,即殘留應力越大。則扭曲晶格屬於彈簧式的回彈機構,此時當有新的外部能量刺激扭曲晶格,使之原本卡住扭曲晶格受外部能量的刺激,彈性回復到初始位置變成完美晶格(完美晶格即無差排、無應變能的晶格結構),也就是釋放殘留應力。